法律諮詢專線 0980-808949 04-23210377

台中地院 106年度訴字第2281號

2024/05/29

裁判字號:臺中地院106年度訴字第2281號

裁判日期:107年12月24日

裁判案由:確認通行權存在等


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      106年度訴字第2281號

原   告 林○○

訴訟代理人 許博堯律師

被   告 呂理○○

被   告 呂○○

被   告 呂○○

上 一 人

訴訟代理人 呂○○

被   告 呂○○

上四人共同

訴訟代理人 陳鴻謀律師

複代理人  吳政憲律師

被   告 呂○○(即呂楊○○之繼承人)

被   告 呂○○(即呂楊○○之繼承人)

被   告 呂○○(即呂楊○○之繼承人)

被   告 呂○○(即呂楊○○之繼承人)

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,本院於民國107年11

月21日言詞辯論終結,判決如下:

    主    文

確認原告就被告所共有坐落臺中市○○區○○段○○○號土地如附圖編號B位置、面積一三四點零二平方公尺有通行權存在。

被告不得於前項土地上為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,並應容忍原告於前項土地鋪設柏油或水泥以供通行。

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。

    事實及理由

壹、程序事項:

一、按訴狀送達後,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,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,不在此限。又不變更訴訟標的,

        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,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,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、第256條定

        有明文。原告起訴時原聲明第一項係請求確認原告就被告呂理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楊○○、呂○○等五人所共有

        坐落臺中市○○區○○段○○○號土地如臺中市雅潭地政事務所104年10月23日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A、B位

        置,面積分別為30.14平方公尺、60.59平方公尺有通行權存在(實際位置及面積均以地政機關測量為準)。嗣

        經實施測量後變更請求確認其對上開34地號土地之通行範圍為如臺中市雅潭地政事務所107年1月9日核發之土

        地複丈成果圖(下稱附圖)編號B位置、面積134.02平方公尺有通行權存在。核原告所為變更係因測量後確認

        通行權之範圍,屬未變更訴訟標的,而更正事實上之陳述,揆諸前揭規定,自應准許。

二、按當事人死亡者,訴訟程序應由其繼承人承受訴訟;當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,法院亦得依職權,以裁定命其

        續行訴訟。民事訴訟法第168條、第175條第1項、第1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。本件被告呂楊○○於民國107年

        3月1日起訴後死亡,經原告於107年7月2日具狀聲明被告呂楊○○之繼承人即被告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承

        受訴訟(本院卷二第135頁至第137頁)可稽,核與前開規定相符,應予准許,合先敘明。

三、被告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經合法通知,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,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

        形,爰依原告之聲請,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。

貳、實體事項:

一、原告主張:

(一)重測前坐落臺中市○○區○○○段○○○○○○號土地之共有人被告呂理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訴外人呂○○、呂○○等五

            人,出具土地使用權同意書與建商訂立合建契約,於前開土地上興建13棟建物,並以訴外人林○○等13人為

            建物建造執照及使用執照之起造人,而前開13棟建物之使用執照原為臺中縣政府建設局71年建管使字第

            800-812號。因重測前校栗林段123-7地號土地屬不通公路之袋地,於71年間向建築主管機關申請建物建造

            執照時,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2條及第3-1條規定,必須留設基地內之私設通路及汽車迴車道始

            能向建築主管申請指定建築線及核發建物建造執照,因此重測前校栗林段123-7地號土地之共有人被告呂理

            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訴外人呂○○、呂○○等五人遂提供該五人共有之重測前校栗林段125-1、123-9地號土地

            (重測後分別為祥和段33、34地號土地),作為興建前開13棟建物通行使用之基地內私設通路及汽車迴車

            道。而前開13棟建物中,使用執照原臺中縣政府建設局71年建管使字第806號之起造人林○○,房屋建竣辦

            理保存登記後之土地地號及建號分別為重測前校栗林段123-48地號及同段826建號,地籍圖重測後之地號及

            建號為祥和段40地號及同段532建號,後因輾轉買賣及贈與,祥和段40地號及同段532建號之房地至96年6

            月15日時,為原告單獨所有之房地。因林○○於72年間曾興建鐵皮建物占有被告呂理○○等五人所有祥和段34

            地號土地如臺中市雅潭地政事務所104年10月23日土地複丈成果圖(本院卷一第18頁)所示編號A位置,該

            土地共有人被告呂理○○為此向鐵皮建物之現占有人即原告提起拆屋還地訴訟(鈞院104年度訴字第2439

             號)並取得勝訴判決,原告上訴至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後,雙方於106年2月21日成立和解筆錄(105年

            上易字第389號),於第1點約定原告願於同年7月20日前將104年10月23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圖所示編號A位

            置之鐵皮建物拆除,並將土地返還全體共有人。原告於106年5月8日依約拆除,惟被告呂理○○等人為妨礙原

            告進出祥和段40地號土地及其上已辦保存登記之同段532建號建物(門牌號碼為臺中市○○區○○路○○巷○○

            號),竟於同年7月28日僱工於附圖所示編號B位置,設置鐵製圍欄。

(二)原告所有臺中市○○區○○段○○○號土地,重測前為臺中市○○區○○○段○○○○○○○號土地,而前開土地係自同段

            123-7地號土地所分割出,而重測前校栗林段123-7地號土地為被告呂理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楊○○、呂○○等

            五人共有;又被告呂理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楊○○、呂○○等五人所共有之祥和段34地號土地,重測前為校

            栗林段123-9地號土地。是以,分別為兩造所有之祥和段40、34地號二筆土地,於71年間均為被告呂理

            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楊○○、呂○○等五人所共有之土地,且祥和段40、34地號土地於重測前之地號即校栗

            林段123-48、123-9地號土地,均係自校栗林段123地號土地分割出,故原告所有祥和段40地號土地如為不

            通公路之袋地,自得依民法第789條第1項前段規定向祥和段34地號土地之所有人主張袋地通行權,且通行

            之位置應有舖設路面之必要。又被告呂理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楊○○、呂○○等五人共有之祥和段34地號土

            地(重測前為校栗林段123-9地號土地),本為原臺中縣政府建設局71年建管使字第800-812號建物使用執

            照,供該13棟建物通行所留設之基地內私設通路及汽車迴車道。而原告為前開13棟建物中,原臺中縣政府

            建設局71年建管使字第806號建物使用執照所記載房地之受讓人,參照最高法院83年台上字第2239號及89

            年台上字第756號裁判意旨,原告自得主張通行原臺中縣政府建設局71年建管使字第800-812號建物使用執

            照供該13棟建物通行所留設之基地內私設通路及汽車迴車道,是原告請求通行附圖所示編號B位置,應屬對

            被告呂理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楊○○、呂○○等五人損害最小之處所及方法。

(三)並聲明:請求確認原告就被告所共有坐落臺中市○○區○○段○○○號土地如附圖編號B位置、面積134.02平方公

            尺有通行權存在。被告不得於前項土地上為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,並應容忍原告於前項土地鋪設柏油或水泥

            以供通行。

二、被告抗辯:

(一)被告呂理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抗辯;原告所有祥和段40地號及同段532建號之房地及其旁未辦保登記之

            鐵皮屋與公路均有適宜之聯絡,並非袋地。被告於附圖所示編號B位置設置鐵製欄杆,係民法第149條、第

            151條正當防衛及自助行為,及所有權妨害除去或預防等權利之正當行使。原告擅自更改大門方向,此為原

            告之任意行為,違反誠信原則,其仍得通行系爭34地號部分土地至公路。原告提起本件訴訟僅係欲將系爭

            土地作為其私人停車場用。且本件原告請求確認通行權之範圍,不符合最小侵害原則。並聲明:原告之訴駁

            回。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。

(二)被告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、呂○○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,亦未提出任何書狀,作何有利於自己之聲明或陳述 。

三、本院之判斷:

(一)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,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,不得提起之;確認證書真偽或為法律關係基

            礎事實存否之訴,亦同。且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,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,原告主觀上認其

            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,且此種不安之狀態,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,若縱經法院判決確

            認,亦不能除去其不安之狀態者,即難認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,最高法院著有52年台上字第1240號

            判例可資參照。被告在系爭34地號土地上設置地上物,原告認此妨害原告通行之權利,為被告所否認,則

            原告通行上開土地之法律上地位處於不安狀態,非以確認判決無法將此種不安狀態除去。從而,本件原告之

            訴即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。

(二)查臺中市○○區○○段○○○號土地及其上532建號建物為原告所有,此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、建物登記第一類

            謄本在卷可稽(本院卷一第181頁至第184頁)。再原告上開房地僅得利用祥和路60巷即附圖所示34、33地

            號土地對外聯絡,此經本院會同兩造勘驗屬實,製有勘驗筆錄及現場照片(本院卷二第47頁至第66頁)並

            有臺中市雅潭地政事務所107年1月18日雅地二字第1070000565號函附土地複丈成果圖在卷可認(本院卷二

            第73頁至第74頁),足認原告上開房地除通行祥和路60巷即附圖所示34、33地號土地外無法對外聯絡,其

            為袋地,應可認定。被告雖以上開情節認原告之土地並非袋地云云,然其所述係關於通行之必要範圍之認

            定,並非袋地要件之認定,其混淆袋地與通行必要範圍之意義,所辯應無可採。

(三)又被告雖辯稱原告擅自更改大門方向,違反誠信原則云云,然原告大門方向縱使變更,其必須利用祥和路

            60巷即附圖所示34、33地號土地始得對外聯絡之袋地性質,並未改變,故原告上開變更大門方向之行為,

            並不足認影響本件原告是否具有通行權之認定。再被告雖稱原告提起本件訴訟僅係欲將系爭土地作為其私人

            停車場使用云云,然並未舉證說明之,本院即無從認定被告此部分所述為真。況本件兩造並不爭執,原告先

            前圈圍土地不當,且經法院判命拆除一節,惟被告於原告拆除後再行圈圍,亦難認有理由。本件附圖所示

            33、34地號土地之範圍,原為供公眾通行之道路,並應保持為迴車道使用,此經本院調閱臺中市政府都市

            發展局71年府都建建字800-812號建造執照核閱屬實。按權利之行使,不得違反公共利益,或以損害他人為

            主要目的。行使權利,履行義務,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。民法第148條定有明文。而上開條文所謂「以損害

            他人為主要目的」非僅指「專」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或僅指損人不利己而言,若自己行使權利之結果,自

            己雖不無利益,然對他人所造成之損害實甚於此,不管其對象為對造或其他多數人,亦足當之。本件被告於

            上開供公眾通行且為迴車道使用之土地上設置如附圖所示編號B之地上物即鐵製欄杆,原告及公眾通行迴車

            之權利受損,然被告未見因此地上物而獲得任何法律上之實質利益,則被告所受利益與原告所受損害相較,

            於客觀上顯不相當。揆諸前揭說明,被告之權利行使已構成權利濫用。被告陳稱於附圖所示編號B位置設置

            鐵製欄杆,係民法第149條、第151條正當防衛及自助行為,及所有權妨害除去或預防等權利之正當行使云

            云,並無可採。本件原告上開房地除通行祥和路60巷即附圖所示34、33地號土地外無法對外聯絡,其為袋

            地,而附圖所示編號B位置之土地暨係供公眾通行且為迴車道使用之土地,則原告主張確認其有通行權,且

            請求被告不得於前項土地上為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,並應容忍原告於前項土地鋪設柏油或水泥以供通行,應

            有理由。

四、綜上所述,原告基於袋地通行權之法律關係,請求確認原告就被告所共有坐落臺中市○○區○○段○○○號土地如

        附圖編號B位置、面積134.02平方公尺有通行權存在。被告不得於前項土地上為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,並應容

        忍原告於前項土地鋪設柏油或水泥以供通行,均有理由,應予准許。

五、本件事證已臻明確,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,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,爰不逐一論述。

六、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:民事訴訟法第78條、第85條第1項。

中    華    民    國   107    年    12    月    24    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民事第五庭法官劉國賓正本係照原本作成。

如對本判決上訴,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。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,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。

中    華    民    國   107    年    12    月    24    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書記官  黃筠婷